被網友稱為“全國十大相親圣地”之一的革命公園相親角存在已久,網絡時代來臨,西安的線下相親現狀如何? 恰逢七夕,探訪發現這里的主力軍以老年人為主,除了為兒女相親,還有人來為自己找老伴。針對不同需求,紅娘們“精準脫單”,提供“博士專冊”、“上門女婿”。 老年相親者增多:
76歲老大爺相親10次 還有80歲以上老人找老伴兒 革命公園相親角位于公園東南角,每周三、周日進行。昨日恰逢七夕,上午9時,天氣涼爽舒適,相親角十分熱鬧。 “今天比往常人多一些,可能大家都想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覓得良緣吧。”一位相親中介說。 除了給子女相親,還有不少老年人來給自己相親。一個相親攤位前坐了一位白發老者,他是這里的老顧客,“這人靠譜,給我介紹了10個,都見了。”老人來自西安城西一城中村,村子拆遷分了幾套房,他想找個老伴,陪他安度晚年。 “其他的都看不上,人家就想找個農村的。”中介說,不少城中村拆遷了,農民日子反而比居民好,條件也高,老人年紀大了,找個農民聊得來。 記者注意到,相親的老年人并不在少數,中介提供的老年人資源也不少,其中一個中介掛出的65歲—80歲的老年人資源多達上百個,80歲以上的老人也有十多位。 中介們說,近年來隨著社會觀念的進步和人口老齡化,越來越多的老人愿意走出家門,給自己尋覓另一半共度晚年。 精準服務產業化:
分門別類按需推薦 提供博士專冊、上門女婿 為了讓大家脫單,相親角的紅娘們可沒少下功夫,分門別類,按需推薦。 有按照年齡分冊的,從80后、90后,到50后、60后;有按學歷分類的,設置博士、碩士專冊;有按地域分類的,省內、市內或省外、國外;還有按職業分類的,大學老師、公務員、醫生、軍人等;為了滿足特殊需求,還提供愿意當上門女婿的,想找上門女婿的。其中想找上門女婿的以城中村家庭居多,而愿意當上門女婿的大都學歷不高,以初高中畢業生為主。 除了分類推薦,還有人掛出優質資源,如鉑金推薦:王女,91年,1.62米,本科未婚,銀行工作,覓85后、1.73米以上,本科及以上,西安工作。 “找不到的都是要求高、挑花眼了。”相親中介說,現在的人要求越來越高,學歷、長相、收入,尤其是女孩,大都想找比自己條件好的,所以大齡剩女特別多,年齡大了就更不好找了。 華商報記者注意到,革命公園的相親角已然形成產業化,中介10多家,每家的收費和提供的服務也不盡相同,簡單傳統的每天1毛錢一年36元包推薦,約會成功交100元、結婚再交100元;也有提供線上服務的,繳納100元可加入相親微信群,定期還會舉辦相親活動。 父母仍是相親角主力:
“孩子不急我們急” 子女未見面父母先牽線 “看見那位阿姨沒,經常來,女兒快40歲了,研究生學歷。”中介陳先生說,來這里的大都是父母,孩子條件不差,忙著上學忙著工作,或是太挑剔,超了最佳結婚年齡,結果就高不成低不就了。 在相親角還有一塊自主選擇區域,樹上掛滿了相親者信息,不少父母拿著一厚沓自制的子女信息牌,掛在相親角各處。有的紙張明顯已經比較陳舊,說明父母已經來過多次。有的信息后面還注明“父母在現場”,遇到合適的就現場洽談。 “孩子不急咱們急啊,你把電話留下,咱們回頭約一下,讓孩子們見見面。”一名女方媽媽和一名男方爸爸聊得投機,說到孩子的性格、年齡、職業、屬相都比較匹配,當下約好回頭見面相親。 父母們掛出的不少子女信息條件都不錯,有法國海歸、軟件工程師、大學教師等,但都是父母前來操辦,很少能看到年輕面孔。 “孩子們不愿意來,嫌丟人。” “30好幾了一點都不著急,再不找就找不到了。” “年輕人會上網,線上相親不會太直接。” 父母們道出了年輕人較少的原因。
|